头位难产的识别与处理

凡头先露发生难产以手术(剖宫产、阴道助产)结束分娩者称头位难产。阴道助产除包括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外,亦应包括持续性枕横位、持续性枕后位徒手旋转胎头位置正常后自然分娩,以及勉强阴道分娩后而致死产、新生儿死亡或留有严重后遗症者。
一、头位难产的发生原因
头位难产的发生错综复杂。分娩的三大要素(产力、产道、胎儿)往往参与其中,互为因果,很少单一因素引起。但简而言之,主要原因是因胎头与骨盆不相适应导致阻力增加,之后往往产力减弱无法克服阻力形成难产
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头位难产并非产力异常所致,一般是先有阻力增加,继而产力变弱,产力变弱后更难克服阻力,终于形成头位难产。由于头位难产最后均表现为产力异常,此时产力异常并非守致难产的原因,而是难产的后果。虽然在头位难产时产力异常是次要因素,但在处理头位难产时往往产力却占有主导地位。良好的产力能克服一部分轻微的难产阻力,使处于难产与正常产边缘的向顺产转化。
二、识别头位难产
能早发现头位难产的倾向非常重要。在头位难产中,因骨盆明显狭小、骨盆畸形,胎儿明显过大、畸形或软产道明显异常等引起的头
难产是容易识别的。但轻微的头盆不称合并其他异常时所致的头位难产,就很容易忽略,以致失去处理的最佳时机。所以要警惕头位难产
1、胎头位置异常经试产不能转为正常者
胎头位置异常经试产不能转为正常者几乎均将成为难产。最常见的是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,其中半数以上伴有轻微的头盆不称,两者之间又互为因果关系。因有头盆不称胎头位置才不易转为正常。胎头位置不能转为正常,胎头就不能很好地俯屈,通过骨盆时就不能以最小的径线与骨盆经线相适应通过骨盆,而形成头位难产
2、胎膜早破
胎膜早破是难产的先兆征象。占总分娩的14.86%;占难产
数的46.19%。
3、原发性宫缩乏力
原发性宫缩乏力在临产开始时就出现(应与假临产鉴别)应考虑骨盆入口面有头盆不称或胎位不正。临床上常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及活跃早期宫颈扩张延缓或阻滞。(在轻微头盆不称时较少见)
4、继发性宫缩乏力
容易被忽略的头位性难产多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,大部分为中骨盆——出口狭窄之头盆不称或胎头位置异常。但临床上也很容易误认为是"单纯宫缩乏力"而使用宫缩剂,造成母婴损伤。
5、潜伏期延长
潜伏期延长是难产最早的信号,原发性宫缩乏力的后果常常是潜伏期延长。这里首先应该明确临产时间,注意假临产。对强镇痛剂不能阻断的不规律的宫缩应列为临产。
正常潜伏期一般平均为6一8小时,上限为16小时,然而当潜伏
期超过8小时就应认为有延长之倾向,需予着手处理。
6、活跃期延长或停滞
活跃期超过8小时为延长;进入活跃期后宫口停止扩张2小时以上为停滞。后者情况更为严重。
7、利用产程图监护产程
它既可提示产程进展困难的产程阶段(是潜伏期、活跃期,还是第二产程),也可提示困难的性质(是宫口扩展还是胎头下降困难)以及困难的程度(宫口扩展与胎头下降是延缓还是阻滞)。
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国内外学者都否认正常分娩有减速期存在,
因此在宫颈扩张至8cm以后出现减速应怀疑头位难产
8、头位评分法
是根据骨盆大小、胎儿大小、胎头位置、产力四项指标综合判断分娩条件。这里值得注意的是,四项指标的判断值需要准确,综合判断才可靠。
综上所述,较明显的头位难产并不难识别,往往忽略的是轻微的头盆不适应的头位难产,这种难产可能处于难产与顺产的边缘,因此细心、周密观察产程进展情况,早期发现异常,及时妥善处理,很可能转为顺产,否则任其发展将会危及母婴安全。
相关医生 更多